本文為《都是大腦搞的鬼:KO生活大騙局,揭露行銷詭計、掌握社交秘技、搶得職場勝利》的閱讀心得(以下簡稱《都是大腦搞的鬼》)。本書作者謝伯讓是台灣知名的大腦神經科學教授,擅長用有趣的方式帶出生活中與認知相關的研究。如果對於大腦科學、心理學感興趣,這本絕對是科普首選之一!

從生活中的騙局出發-《都是大腦搞的鬼》以科普知識出發
我也有點忘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謝伯讓老師了,很有可能是「白金/藍黑洋裝」這個經典的大戰XD
我一直覺得他是相當紮實且優秀的研究者,重點是文章真的深入淺出,無論是否在該學界內都能很快地理解他要表達的內容。
所以當初在前公司工作時,在找合適的知識好好玩新老師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XD 而且還很成功地邀到他了!我那時超興奮地跟朋友說:我的夢想實現了!
直到現在,謝伯讓的「大腦好好玩」只要一更新,我就會搶先收聽XD
讓我收回一點迷妹心態,來談談這本書。
這本書談的是「大腦」,不過有些人會覺得裡面怎麼會有很多的心理學實驗?
這可能和漢傳統的「心/腦」之別有關,在傳統文化中,常會把心和腦混為一談。而確實,大腦的相關研究在早期也受限於科技的發展,所以當時只能做一些行為實驗;到了後來有EEG、MRI等儀器出現,我們才有機會觀察腦部的運作狀況,大腦認知的科學領域才能更完善的發展。
說了這麼多,總而言之,我們所知道的心理學問題、研究,其實全都來自於腦。
如果你平常對於心理學或是大腦科學感興趣,這本《都是大腦搞的鬼》真的不能錯過。
書裡包含了幾個重要的面向:
- 消費騙局:如:吃到飽的盤子大小如何影響食欲;保險業務如何用言語推銷讓你買保險
- 職場騙局:如:外貌與聰明才智有沒有關係;長相會不會影響薪水;政治立場和體味之間的關聯
- 社交騙局:如:為何用正妹照來詐騙;用什麼樣的照片自己看起來會比較迷人
- 知識騙局:如:高糖飲食會不會變笨;騙人的右腦開發;睡眠學習有沒有可能
謝伯讓總會用很有趣的故事包裝這些研究,因為他選的例子都很生活化,會很驚訝原來日常生活中有那麼多東西都和大腦認知相關。
以下,我就介紹幾個我比較印象深刻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從吃到飽到買保險,不可不察的消費騙局
在第一章,謝伯讓選用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例子, 來談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消費騙局。
以下我舉幾個比較有趣的例子跟大家分享。
想提高翻桌率?餐廳老闆應該這樣做!
民以食為天,飲食很多相關的議題都和大腦或心理學有關。
舉例來說,當我們去吃buffet時,通常都會想要餓個三天三夜再去吃個回本;
不過,其實盤子的大小會影響到我們的食量呢。
謝伯讓引用了Brian Wansink的研究,提到餐盤或包裝的大小,會偷偷影響消費者的食量。當你拿到大桶的爆米花,你會不知不覺得吃下比拿中桶爆米花的觀眾來得多;而實驗也顯示,盤子如果越大就容易吃得越多,盤子越小,視覺上會覺得食物盛得很滿,也會比較容滿足。
另外,如果吃到飽的Buffet服務生一直沒有來收盤子, 就很容易視覺上營造出「我吃超多」的感受,讓人會不知不覺得慢慢停止吃飯XD
附帶一提,店內的音樂不只是呈現這間老闆的品味(?)也會影響進食的速度哦!
柔和、緩慢的音樂可以讓客人留得更久,也願意花更多錢來消費;相反地,快節奏的音樂會加快吃飯的速度。
下次可以觀察看看,吃到飽的餐廳會用什麼樣的音樂呢XD
好名字、好天氣讓你投資股票衝衝衝
書中談到餐廳的部分不少,很推薦大家去看看XD 這章另一個有趣的例子,是關於名字的重要性。
父母在為我們命名時因為希望「人如其名」,所以名字通常都取得悅耳好聽,那當然取公司的名字也是這樣,甚至還可能決策過程更繁複呢。
書中提到,其實天氣以及公司的名字,可能就會影響股市和股價!這真的嗎!?
馬上讓我聯想到《Friends》S02E21〈The One With The Bullies〉, Monica因為一間公司名稱縮寫是MEG,和她自己一樣,就買了這支股票XD
公司名稱和股價真的在實驗中證實了。
當然裡面提到的並不是著名的大公司如鴻海、台積電等;而是一些剛上市的小公司,如果他們的名稱取得俗又好記,那投資人會比較願意購買它們。
當然這個名字的「魔力」也是有影響範圍的,當公司的實質表現慢慢為人所知後,這個魔力才會慢慢地消失。
怎麼感覺可以拿這個案例,來當我們語言學系未來的出路…XD
暖氣、熱咖啡、軟椅、巧克力,提高店家好感度
通常對於店家的感受,應該是來自實際與店家互動而引發內心的感受;但有些實驗卻顯示,一些外在環境的設置,或是店家的一些舉動,都會影響我們對於店家的好感度。
如果你是老闆,一位客人進到店內,你該請他喝杯熱咖啡,還是杯冰咖啡?
雖然這個答案因最近的氣候而異(大熱天才不想喝熱的),但在一篇實驗卻顯示,拿到熱咖啡的受試者在填問卷時,更明顯地給予比較高的評分。那可能真的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受?XD
這種軟化大家態度的還有椅子的柔軟度,還有巧克力! 原來較為軟的椅子可以提高物品的售價,吃下巧克力比較容易進入一種「自我放縱」的狀態。
這些實驗都顯示,人類的社交決策很容易會受到各種感官的影響。
下次去買東西時,看到巧克力可不要輕易拿XD
以小搏大的圈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Hunter X Hunter 獵人》?
在選舉篇,阿仁為了要設下他想要的規則, 先跟十二支(選舉委員)們訂下了五個規則,大家聽完了五個條件後面有難色。
其中一人提出:「姑且不論規則一至四,負責人的事【註:規則五】應該另行決定吧?」
阿仁馬上答應,說:「那麼,只要一至四就行了。」
其他人很驚訝地說:真的行嗎?然後欣然接受了。
後來看到回顧才知道, 原來第五個規則(看起來最無道理的)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接受規則一至四所設立的,規則五有沒有過都不是問題。

在看這段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富樫拖稿歸拖稿,但劇情設定真的不馬虎(但拜託讓酷拉皮卡下船好嗎)
而再看到《都是大腦搞的鬼》關於「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時, 就覺得阿仁做的其實也是另一種應用。
先來談談錨定效應。
我們在決策的時候, 常常會依賴最先獲得的第一筆資訊來做為比較後面的基準點的「錨點」。
簡單來說,你如果第一個男朋友就交了金城武, 那你之後的男友就會以金城武做為錨點了,無論相貌、身高、財力、聰明等等,都會拿來跟他比較 (不過當然交了金城武就不要再找別人了啊XD)
那這個錨定效應, 是由認知心理學家Amos Nathan Tversky及諾貝爾經濟學得主Daniel Kahneman發現的。
受試者要在5秒內完成一道乘法計算題,一組人會拿到8×7×6×5×4×3×2×1,另一組則拿到1×2×3×4×5×6×7×8;
發現由大到小的受試者均答案是2250, 而由小到大的受試者平均答案是512(不過正確答案是40320)。
他們因此推測,當第一個數字比較大的時候,受試者容易給出比較大的答案。
錨定效應後來應用得很廣泛,有一個小女孩在賣女童軍餅乾時,會先問:「您可以捐3000美金嗎?」大家幾乎都拒絕; 但當他再問,「那您至少可以買一盒女童軍餅乾吧?」對方幾乎都會答應XD
這個小女孩後來創下三週內賣出超過3000盒女童軍餅乾的佳績XD
再回到阿仁的這個例子。
雖然它不是以數字進行,但這些投票委員實際上就在為所有規則設下一種價值判斷;當最後一個規則如此不合理時,大家提出反彈,但一解除後,瞬間就覺得前面幾個的規則可以接受了。
投票、職場及政治傾向,避免被操控的方法
除了消費行為,職場上面或是政治決策也都和心理學、腦科學有關。 這裡面有很多有趣的實驗和研究,也跟大家分享XD
小商品引誘大買賣
第一個提出的要求、買賣,很重要。 這次介紹的叫「灘頭堡效應」,也就是只要先能打下灘頭堡,後面就比較容易成功了!
Robert B. Cialdini的書《就是要說服你》中介紹了一些案例,例如,要隨機請路邊的住戶在自家的草皮插上標誌,大部分的人都不會願意(成功率17%);但如果先請他們在窗戶上貼上小貼紙,兩週後再請他們照做,那成功率就會驟升到76%。
長相影響薪水?
大家總是說「人正真好」,不過確實發現這些帥哥美女會有比較高的薪水。
有一項針對美式足球的球員的研究,發現臉型越對稱(通常我們視之為帥)的球員,他們賺得也比較多。
不過在這種專業領域上為什麼也有這樣的現象?
在這裡,謝伯讓引用了心理學家的發現:人們在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常會利用臉部的對稱性和特異性來當作判斷的線索。
這個臉部特異性和健康程度的對照,確實也有得到相關的研究應證。
不過謝伯讓也提醒,這些現象的因果關係,是真的因為帥,而高薪? 還是因為他們帥而有自信,而正面影響了自己的行為和表現? 這些因果關係要特別地小心。
體味和政治立場的正相關
政治和社會心理學家都發現,美國的夫妻政治立場通常非常接近;而且並不是因為這些人是「倖存者偏差」XD 而是新婚夫婦的政治立場就已經相近了。
大家對於這個現象感到很好奇,而Rose McDermott發現,政治立場相近的人,也會比較喜歡對方的體味。
欸這也太有趣XD
這個實驗是這樣做的:
找來了146位受試者,先對他們的政治傾向分類;
選擇其中的21位,請他們使用無味肥皂、洗髮精洗澡,並在腋下貼上氣味蒐集貼(不能進行會改變體味的活動)。
隔天,收回氣味蒐集貼,再請剩下125位受試者聞並評分。
結果發現,氣味來自政治立場相近的人時,評分的喜好度也會提升。
這個實驗太有趣,或許基因真的會和我們的政治傾向有關係呢。
天生愛正妹?成為萬人迷?揭開社交常見騙局
另一個生活比較容易遇到騙局,或是決策受到影響的,和社交離不開關係。 《都是大腦搞的鬼》舉了幾個有趣的案例。
美女照片的威力
有時都會被一些「美女」加臉書或IG,但那些對我沒用啊XD
不過話這麼說,美女照片出馬總是有用的。
科學證明,正妹照片不但對男性會產生性方面的吸引力,更會影響男性的金錢判斷。
一個銀行做的實驗顯示,如果貸款廣告上有美麗女性的照片,他們願意接受的貸款利率會比廣告出現男性高出4.5% XD
混在人群中可以變帥?
想要變帥嗎?如果看過《How I Met Your Mother》,一定不會忘記Barney所提出來的「啦啦隊效應(cheerleader effect)」。
Barney說,一群啦啦隊站在一起,每個人看起來都很美;但一個一個拉出來個別看的話,都長得不怎麼樣。
大家可以複習一下原片段XD
謝伯讓就以這個知名的例子來做引子,談到了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證實了這個效應:
當受試者為大頭貼進行吸引力評比時, 如果在群體中的大頭照,會得到比單獨的大頭照來得更高的分數!
什麼?Barney的歪理居然真的成真了嗎XD
謝伯讓有進一步解釋,視覺會將眼前看到的許多物體自動計算出平均值(平均大小、斜度等),所以實驗者認為,視覺可能也會計算出一個「平均的臉型」,也就是通常比較受歡迎的臉型。
好啦,看完快去換大頭照XD
右腦開發的真相、睡眠學習真的有效?談談知識騙局
談到大腦科學,很容易就會想到左右腦開發之類的事。不過這些說起來好像有些道理的事情,是真實的嗎?謝伯讓就揭開坊間各式各樣聽到的「知識」真偽。
語言不是只在左腦,藝術不是只在右腦
因為過去裂腦病人的研究(這也有很精采的科學史故事,請看原書),很多人試圖用「左腦處理語言、右腦處理藝術」來解釋一些特別的現象,這說法也深植人心;
直到現在坊間還有很多人打著「右腦開發」的口號想要來賣教材,不過謝伯讓以自身的大腦科學專業來反駁這樣的說法。
實際上,應該要說語言往左腦「側化」,但不是只在左腦。
在說話時,兩邊的大腦都會參與活動,不會只有單邊呈現。而藝術能力(如音樂)也需要兩邊的腦區共同參與。
另外他也提醒,人有慣用的左右手之分,但不代表他們就是慣用右腦或左腦。
好啦,可以退掉那些說左右腦開發的專頁了XD
睡眠能幫助記憶
目前其實沒有發現睡眠學習的實際證據(但不代表不可能),不過睡眠確實能夠幫助記憶。
舉例來說,一個實驗讓學習者記住電腦螢幕上物品的位置,同時在空氣中釋放玫瑰香氣;
等受試者睡著了,一組人會吸入香氣,一組人會吸入無味的氣體。
結果發現,這些吸香氣的受試者睡醒後的回憶準確率高達97.2%,高於另一組的85.8%。
另一組則是播放50個物品的聲音(貓叫、汽笛聲等),在睡眠時播放其中25個物品的聲音,發現他們睡醒後對於這25個物品中的物品更有印象。
這好像,睡眠中的一些刺激可以影響我們的記憶呢!好期待未來其他的科學研究XD
小結
這篇文章不小心越寫越長,一開始很擔心把內容精采的地方都寫掉了,後來才發現根本杞人憂天,這本書真的太多寶了XD
大家看到的例子,謝伯讓都用生活化的方式介紹出來,好像在翻閱一個個故事,而不是生硬的科學研究。
不但能從文字之間看出他對於科學研究的興趣與熱情,那種幽默也都透露了出來XD
後來有幾次機會與謝老師聊天,他提到其實裡面有很多研究的「可重複性」還得需要經過證實;
換句話說,雖然實驗做出來了,但是不是就是定論,還有待觀察。
最後用一個訪談的小插曲來做個結尾。
當時,一位同事問謝伯讓:「那你平時會做什麼休閒活動?」
謝伯讓想了一想,說:「做研究吧。」
「蛤,那不會很無聊嗎?」同事詢問。
謝伯讓笑著說,「不會啊,我覺得做研究就是我的休閒娛樂。」
書名:都是大腦搞的鬼:KO生活大騙局,揭露行銷詭計、掌握社交秘技、搶得職場勝利。
作者:謝伯讓
出版社:時報出版
對科普感興趣嗎?讓我推薦你其他的文章:D

【讀書心得】《設計的心理學》:心理歷程影響行動,從超爛的額溫計談起 Ch.02 日常行動的心理學
本文為《設計的心理學-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的簡介及第二章〈日常行動的心理學〉閱讀心得。第二章從習得的無助談起,深入論人的心理歷程與行動之間的關係。

【讀書心得】《設計的心理學》:不只設計與心理學,更是一堂個人成長課程 Ch.01 日常事物的精神病理學
本文為《設計的心理學-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的簡介及第一章〈日常事物的精神病理學〉閱讀心得。用生動有趣的例子談設計與認知科學的基本要點,推薦對認知科學或對UX有興趣的讀者,也很適合凡會面對到受眾的各行各業閱讀。

【讀書心得】《都是大腦搞的鬼》:愛看正妹、吃到飽沒回本?都是大腦的錯啦!
本文為《都是大腦搞的鬼:KO生活大騙局,揭露行銷詭計、掌握社交秘技、搶得職場勝利》的閱讀心得。本書作者謝伯讓是台灣知名的大腦神經科學教授,擅長用有趣的方式帶出生活中與認知相關的研究。如果對於大腦科學、心理學感興趣,這本絕對是科普首選之一!

【讀書心得】《科學詭案調查局》:你的貓貓狗狗會吃了你嗎?奇怪的知識增加了
本文為《科學詭案調查局:離奇現象與噁爛實驗的科學研究報告》的閱讀心得。本書作者Erika Engelhaupt根本是「奇怪的知識」之王,在文章可以看到各式各樣噁心、特別卻又堅實的研究,非常適合喜歡看怪奇文章、偵探鑑識類的讀者。

《語言好好玩》-語言學科普Podcast
我在鏡文學旗下的鏡好聽開設了一個語言學科普Podcast-《語言好好玩》,是以語言學、語言教育、本土語言等議題為主,目的在以生活化的方式,帶領大家探尋日常生活中有趣的語言故事。

Podcast準備:從資料整理到下標,以《語言好好玩》為例【更新時間:2021/04/22 Audacity剪輯】
這篇文章將會分享我是如何準備我的《語言好好玩》節目、如何使用Notion收集和整理資料、要如何將資料轉化成聽眾想聽的內容,以及章節的安排與標題設計等內容。這篇文章同時也適用你在準備一篇報告、演講。
感謝收看:D
如果您喜歡本篇文章,歡迎在右下角點選咖啡,贊助我們並給樂透一個罐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