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記錄由促轉會舉辦「走過地獄之路」的不義遺址 安康接待室。此處目前為調查局所有,不對外開放。因為年久失修、疏於管理而荒廢,但仍是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白色恐怖偵訊場所,也是國際最為知名的偵訊監獄。許多知名人士如陳菊、柏楊等人都在此接受偵訊過。
這次的小旅行包含三個位置:大龍峒留質室、調查局本部以及安康接待室。
安康接待室
安康接待室可以說是這次活動最重要的一個地點,畢竟這個地點是仍然保存原本完整建物的不義遺址。
從這次旅行的第一站「大龍峒留質室」開始,就可以知道對於調查局來說,有個地方來留置犯人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而「安康接待室」可以說是白色恐怖政治犯所有人的第一站,也就是訊問的重要空間。之前的幾個偵訊空間都比較像是徵收原有的住宅,只有這裡是調查局自己設立的位置。
安康接待室於1974/01/08設立,因為三張犁招待所周邊發展、人口越來越多,所以將單位遷至位於新店的安坑山區,位置是小山丘的高地,格外的嚴密。過去周圍應該沒什麼住宅,但後來這附近已有許多住宅圍繞。


這裡曾經因為「接待」過很多重量級人物,如黃信介、柏楊、陳菊等人,因此是台灣偵訊監獄中最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一座;戒嚴之後此地改為倉庫,曾經一度沒有用心管理,因此《蘋果日報》記者曾深入此處,發現散落一地的白色恐怖檔案,以及許多暫放於此地的解剖屍罐;此報導刊出後,調查局封鎖現場並清查1232份留質人數資料袋及被告資料(已送檔案管理局)。
這個地方有四棟重要建築,最為重要的是「工作區」(即主要偵訊場所)以及「休養區」(關押犯人地方),兩地之間會經過一個地下道,不過它只是因為地形高低查所形成的感受,卻讓很多人以為他們以前是被關押在地下室。
這裡目前仍然為調查局所管轄,據說他們每年中元普渡也會來這裡祭拜;不過他們只把這裡當成倉庫,所有建築年久失修,看得出來歲月的痕跡。我們當天去的時候陽光燦爛,與建築物週遭的綠地相映襯感覺非常美麗;對比當時可怕的歷史顯得格外諷刺。

由於這裡是由調查局特別設計的建築物,他們在設計上都格外有「巧思」;例如工作區的每扇窗戶之間都有隔板,以避免兩房的犯人有通話或傳遞訊息的機會。

打開重重的鎖,我們先踏入工作區。工作區是用來偵訊、審問犯人的地方,每間房間有刻意打造吸音設備,因此偵訊室外面是完全聽不到裡面的對話。每間房間也有窗簾,讓外人看不見裡面的狀況。偵訊室上方及窗簾後都有錄音設備,錄音會被傳回工作區的中心區域。
根據當時被關押的楊金海所述:
我在(安坑)秘密監獄被酷刑毒打,刑求逼供。一日照三頓打,半夜兩點又叫起來打一頓宵夜,所以一天打四次,連續打五十七天,打到吐血。
可以想像當時的訊問有多麼可怕。





工作區與休養區之間有一個樓梯及地下道,這些地方都只有唯一的出入口,犯人都只會在工作區與休養區之間移動。犯人被關押在休養區,完全不清楚當時所處的環境在哪裡。
姚嘉文曾提到:
不知道是不是在地下室,還是光被遮住了,總之都烏漆麻黑的。我在那邊待了五十天,直到最後一個禮拜,才能夠睡在床上,否則一直都是坐在一張藤椅上。當時是冬天,非常冷,屁股凍得很。
走進休養區,那裡因為地勢較低,光線非常地暗;但在當時據說走廊24小時燈火通明。建築物內有四個走廊,押房幾乎都只關一人,以避免人與人之間互相通訊。據說他們當時被關押期間幾乎看不到其他人。




在那裡面其實感覺壓力非常大。每間房間不但因為房門特別設計、生活一舉一動都會被看見;房內也都有錄音設備。曾被關押在那裡的潘宗雄回憶:
那邊很恐怖,到押房的走廊上,就可以看到地上都是腳鐐、手銬,數量之多可能連兩台拖車都載不完…窗戶用黑布遮住,只留一個小孔…在安坑調查局那邊不可能讓你自殺,因為牆壁都是彈性材質。
其實我自己走到一半就很想放棄,除了那種廢墟感的不安,還有想像起過去被關押在此的人們的心境,那種壓力莫名地大。雖然只走了短短的一段,看到大門卻仍然迫不及待地出去,再也不想要回到那棟建築物。
建築物外,可以發現即使犯人有機會逃出休養區,外面仍有層層的圍牆,不可能逃得出去。在園區的兩個對角側皆設有瞭望塔,監視四方的一舉一動。

其他兩棟我們沒有進去的,則是管理人員居住的區域。從外部可以看得出來裡面的設備、環境都遠比這些地方來得好。

這裡像是一個被遺忘的地方。雖然導覽的張維修說這裡最近已經被調查局清理過一番,但仍然可以感受這裡的荒涼與時代感。如果不說,我們或許以為只是某棟被廢棄的建築;卻沒有想到它背後有著那麼多的故事。
安康接待室是至今保存的最完好的偵訊處所。如果將白色恐怖政治犯的處理流程攤開來看,此處最能代表「偵訊」一處的空間;若能與代表「審判」的景美人權園區及「監禁羈押」的綠島人權園區一同好好管理,便能以空間更完整還原當時歷史的情境。現在管理權限仍在調查局手上,為了避免此地被莫名改建,促轉會及相關研究團體已經在此地做了完整的測量與調查。如果能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地方,這種「被消失」的機會也會更少。反而更需要被注意的,是這個地方未來應該要由哪個單位來管轄?這個地方應該如何利用?要保留具有歷史感的原貌還是轉型成博物館?這都是未來值得討論的議題。
未來安坑輕軌若通行,此處將會是最後一站的附近,輕軌路線也會經過幾個不義遺址,如新店軍人監獄、曾作為審問犯人空間的新店戲院等處,另一端的大坪林附近也是國家人權博物館所在地的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前身為景美看守所)。這個巧合讓所有的不義遺址都連在一起,或許未來也有機會成為一條「人權之路」吧。
受限於篇幅,其他兩個地點請見:
走過地獄之路 (1):不義遺址 大龍峒留質室
走過地獄之路 (2):不義遺址 調查局本部
感謝收看:D
如果您喜歡本篇文章,歡迎在右下角點選咖啡,贊助我們並給樂透一個罐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