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將會介紹我由語言學跨領域進入ShopBack實習UX Researcher Intern的小分享,包含為什麼會選擇UXR、轉職前的準備(課程、書單、Podcast、網站)、面試前準備以及在ShopBack面試UXR的經驗分享。
本文架構:
一切要從一個下午的聊天開始…
在八月的某個下午,我和我妹約了我超級喜歡的學姐Selena聊天!我大一那年,她是系學會會長;後來我們雙雙到成大中文研究所就讀,她是我的直屬學姐。她從中文系跨行到遊戲業、科技業,現在在ShopBack做PM,超級強!
那天其實主要想聊聊我妹的職涯選擇問題,沒想到後來我也跟著一起好奇,如果未來我不想待學界,想要趁現在接觸業界,不知道有什麼方向可以推薦?當時我其實也嚮往PM,但因為時間上實在無法配合,Selena知道我那時在自學Figma,說或許可以朝著UI/UX方向看看。
當天晚上我開始認真查UI/UX是什麼(以前真的只是聽過,沒有認真去瞭解過T_T)結果看著UX的文章越看越吸引我,突然覺得對這條路很感興趣,開始看相關職缺;很剛好的,Selena在的ShopBack就開了UX Researcher的實習職位,很剛好符合我不能全職、但又想花點時間學新東西的需求,我馬上就開始改履歷申請XD
UX(User Experience)
UX是User Experience的簡稱,之前我寫過心得(而且還沒寫完)的《設計的心理學》就是UX領域相當重要的一本書。(可參考:
【讀書心得】《設計的心理學》:不只設計與心理學,更是一堂個人成長課程 Ch.01 日常事物的精神病理學
【讀書心得】《設計的心理學》:心理歷程影響行動,從超爛的額溫計談起 Ch.02 日常行動的心理學)
那時候我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用起來卡卡的使用經驗,其實真的就是產品端要去思考:要怎麼樣才能讓使用者感受更好?
為什麼找不到要進去的入口?為什麼要花時間看一堆FAQ?那都代表了產品有改善的空間。
基本上UX領域就是要更關注使用者過去的經驗,讓他們在操作上更「無痛」;
所以很大一部分,需要去瞭解使用者的需求、操作模式、個性,是個非常心理學以及認知科學的領域。
而整個領域又可以細分成很多職位,像是Designer、Researcher等。
由於之前也被受邀參加使用者研究,再看了文章後,才發現使用者研究非常的語言學;
原來研究員在講話時要減少implicature以免誤導,要關注他們的情緒反應與字眼,要能從他們的講話中挖深、找到他們真正的意思。這些都和過去受到的語言學研究很有關係。
所以雖然對於設計很有興趣,但我好像更喜歡做研究,所以很快就決定了這個方向了。
轉職前準備 | 相關領域知識
畢竟進入科技業做UX Research,對原本的我真的是個很大的轉換(過去做學術和內容居多),這時候,要準備相關領域的知識很重要。
我決定試著往UX領域發展到面試這段時間超級短(不到一個月),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我只能簡單做一些功課,比較印象深刻的包含:
Hahow課程 | 產品設計實戰:用Figma打造絕佳UI/UX
這堂課程可以說是我對於產品開發和UX的入門起點。一開始我只是想學習Figma(我現在每篇文章的封面就是用Figma做的哦),但後來覺得裡面的內容真的很有趣也超級實用。
講師Simon超級用心,把Figma的內容講得超級詳細,絕對是五星好評的課程;
但在技術之外,Simon在單元一就說清楚產品開發時的流程,對於我在準備UXR的面試相當有幫助。
另外學員都能加入這堂課的專屬Slack,裡面的資訊超多,也有很多人分享相關的工作內容。
儘管UXR並不太會碰觸到設計,但也多虧這堂課讓我對於UX業界有了先備的認識,而且後續在實習時使用Figma時也很快速就上手了!
UX相關書籍
中間我來不及閱讀太多的書單,但有兩本書我挺推薦的。
第一本是經典書單《設計的心理學: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 ,它並不涉及技巧,但對於UX的領域可以提供全面性的認識。
第二本是《WEB 設計職人必修:UX Design 初學者學習手冊》,裡面就談比較多的技巧,包含如何製作人物誌(Persona)、使用者調查需要注意的事、如何繪製顧客旅程地圖(User Journey)等。
雖然當實際碰到時還是需要重新學習,但是它對我當時面試前製作portfolio相當有幫助。
Podcast
在沒有辦法閱讀時我就聽UX相關的Podcast,主要是聽《設計遊牧》的節目,三人主持得很棒,裡面有相當多內容都很實用,尤其訪問面試官、三人談什麼才是真正的UX重要科系(XD)之類的議題都對於自己在準備面試時很有幫助。
其他網路文章
其實就像其他人推薦的,就Google UXR後,然後把前三頁所有的文章都爬一次就對了。
可能議題有重複、可能有不夠的地方,就再多查幾個關鍵字,直到你發現文章都爬得差不多為止。
這樣做能很快地幫助理解:台灣現在的UX產業現況、面試時需要注意什麼、UX內不同的職業特色、如何準備自己的portfolio等內容。
面試前準備
我當時一看到了ShopBack的UXR職缺,很快地就改好了履歷。
幸好我平時就有更新履歷的習慣(再次推薦大家使用Notion自己記錄、更新履歷,可詳見:Notion實例示範與教學:利用Notion模板製作個人簡歷(CV, Resume)),所以在改履歷時快了不少。
確認好公司的徵才要求後,我提交了一頁的CV。
因為我之前的工作經驗比較雜一點,所以我做了一些調整,減去學術界的經驗(但有留著和研究相關的內容),並特別強調之前在鏡好聽擔任節目Project Mangager的經驗。
如何寫出一個好CV已經有很多人介紹,我就不贅述;
重點是如何簡潔有力地表現你自己的優點和特色,讓人一眼就看出你的亮點。
這裡要特別再度感謝Selena給我很多關於CV的意見,讓它變得很亮眼!
另外,剛好我在面試前,ShopBack的UXR團隊有在IxDA分享他們的研究內容,我有特別報名去聽,已經知道他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面向,所以在面試前有那麼點不緊張(?)
ShopBack面試UX Researcher Intern心得
接下來就比較是心得類的分享了。
當時ShopBack開求職要求時並沒有要求要提供portfolio;但與HR接洽時,我有詢問是否需要?對方說沒有要求,但如果有的話也很好;所以我就準備了XD
先說,這一連串跟HR的接觸覺得他們很有效率,回覆快速且精確,也給了很多時間表讓我們選擇。
第一關
第一次面試是直接和UXR的主管面試,為一小時全英文的面試。
基本上主管詢問我的內容大多都在我準備的portfolio可以回答到,所以真的幸好有準備:P
主管請我選一個過去最喜歡的case來介紹,所以可以發揮得時間不少。
在面試中我花了一些時間在解釋:我身為語言學研究者,對於UXR可以貢獻什麼樣的內容?而我過去的人生經驗及自己的個性,能帶給團隊什麼樣的幫助?
這些都是我在面試前有預先準備好的題目,我覺得對於即將要跨領域的人來說,跨域絕對不是壞事,但要能說得出你能夠帶給這個新領域什麼樣的insight。
另外其他被問的問題和其他面試經驗大同小異:
- 你覺得JD符合你嗎?
- 你最大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
- 平常怎麼做筆記?做完筆記如何整理?
- 你過去做的研究有哪些符合UX?
- 你覺得UX如何?它和其他的設計/研究有什麼不同?
- 你覺得未來兩年後的你會如何?
- 這次的面試經驗你會給幾分?(不愧是UXR XD)
基本上是超級愉快的面試經驗,真的很像在做使用者訪談,並沒有太大的壓力,比較像是聊天的方式;
最後也有很多的時間讓我問問題。
回家作業
後來接到二次面試通知時,同時有指派我們回家作業。
包含:
- 自我介紹
- 使用者研究計畫
- 打字速度測驗
基本上不會花我們太多時間(他們也明確寫不希望我們花太多時間),但我寫起來超級開心XD
最後一關
最後一次面試,就是要自我介紹以及介紹之前設計的使用者研究計畫。
基本上沒有對錯,但就像一般的研究一樣,要設定好研究目的以及預期的成果、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並在一定的時限及經費內設計出按步就班的計畫。
對我來說設定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寫論述不難,難的是在如何在一個公司的架構下去完成這些事情?
所以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去閱讀其他人是如何寫使用者研究計畫的。
最後一關是主管及另一位UXR一起面試,同樣是一小時的全英文。
時間大多就放在研究計畫上面,所以要非常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寫?為什麼我要選擇這樣的研究方法?而預期可以得到什麼成果?
最後也有不少時間問問題,我也不免好奇地問我自己寫的研究計畫如何XD 果然,太理想了哈哈哈。
之後就等了好一段時間,才接到HR通知錄取了。
然後就開始我的UXR菜鳥生活了:3
後記
寫這篇文章是想要記錄一下當時自己很大的轉念思考(決定投身一個陌生的領域),以及在面臨跨域選擇時,自己是如何準備、找出自己的優勢的。
實習至目前,我覺得我真的非常喜歡UXR,好慶幸自己真的有踏出這一步。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想要跨領域、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大家:)
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隨時留言哦!
感謝收看:D
如果您喜歡本篇文章,歡迎在右下角點選咖啡,贊助我們並給樂透一個罐罐 🐾